敢為天下先(敢為天下先) |
文章来源:張遠 发布时间:2025-07-05 07:30:39 |
原新宅鄉後林畈大隊大田承包延長合同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時農民交公糧 壽仙穀有機國藥養生園 □ 記者 朱翬 “變者,天下之公理也。”中國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並以磅礴之勢推向全國。而農村的改革,發軔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上世紀80年代初,全縣上下大力推行土地大包幹,拉開了我縣農村改革的序幕。 小村莊實現“大包幹” 1981年冬,秋收結束後的武川大地上一片寂靜,而位於大源佘族鄉(現柳城佘族鎮)的上山百自然村卻熱火朝天,全村人率先開展了“包幹到戶”,忙於耕種冬季農作物。 鄭湖生是當年上山百自然村的駐村幹部,也是一名農技員,他回憶道:“上山百自然村地處一個偏僻的山壟裏,當時是柳城公社金山大隊第四生產隊,生產落後,全隊16戶就有11戶缺糧,也是出了名的‘懶漢隊’,整個村窮的叮當響。”麵對當下情況,村幹部也很是著急,如何改變現狀也成為了首要難題。“當時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包產到戶、包幹到戶,在全國影響很大,我們想可以借鑒他們的方法來改變現狀。”於是,當年10月20日晚上,上山百生產隊在村香火大間(中堂)召開了16戶戶主參加的戶主會,決定率先在上山百生產隊開展“包幹到戶”的工作。說幹就幹,上山百生產隊嚴守紀律,將各類田的承包產量製定到坵,按承包產量定產、定肥、定工分,製定承包到產的責任書,簽字蓋手印,小村莊實現了“大包幹”,人們盼望已久的願望變成了現實。 包幹到戶之後,全村人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過去有名的“懶漢隊”,變成“好漢隊”。50畝雙季晚稻往年要割20天,包幹定分到戶分坵收割總共用了4天的時間就順利完成。大隊分配他們冬種任務16畝,自11月3日開始至11月8日就將小麥播種完成,超額完成大隊分配冬種任務68.1%。秋收冬種結束後,草子田開溝排水搞得井井有條,不少草子田施上焦泥灰。一年的改革帶了巨大的改變,上山百生產隊從包幹前的落後生產隊一下成為了最富裕的生產隊。 上山百自然村為我縣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推廣當了領路人。1982年8月26日,縣委縣政府作出《關於各業專業承包,大田聯產到勞、兩田製、包幹到戶責任製的若幹政策問題的規定》。9月1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開始在全縣推行,到同月25日,全縣2390個生產隊全部落實。農村改革的春風吹遍了武川大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全麵落實,充分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農村生產力迅速發展。1983年6月,在大源鄉進行大田延長承包期的試點。同年8月,在全縣推行,有520個大隊延長了承包期,占大隊總數的94.2%。 引“股”入農譜寫“財富經” 從1982年到1991年,10年改革,我縣農村經濟已得到了長足的的發展,人民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但是農村人均收入水平仍較低。農村怎樣才能擺脫貧困實現富裕的目標?振興武義農村經濟的突破口在什麽地方?困擾我縣農業發展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股份合作製開發農業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原武陽鎮南豐村的農民顧能顯。1991年1月,當時的種糧大戶顧能顯把目光轉向了本村的一個荒丘,他與村裏達成了一份合股協議:村裏將60畝基本荒廢的農戶自留地一並15年承包給顧顯能開發金柚基地。顧能顯說:“當時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都在摸索著往前走”。 這一協議的簽訂,為我縣股份合作製開發農業掀起了一個浪潮。我縣地處浙中山區,山地麵積廣。縣委、縣政府從顧能顯與村集體、村民間的股份合作中受到啟示,於是根據本縣山地多,勞力富裕,聯產承包後農戶自留山、責任山因生產要素分散而大多荒蕪的特點,因勢利導大膽提出了發揮山地優勢,開發農業,振興農村經濟的工作思路,積極鼓勵農戶以土地、勞力、資金、技術人股,實行統一規劃、連片開發、入股聯營、按股分紅,在全縣農村掀起建設綠色小康工程的熱潮。原新宅鄉新宅村黨支部書記陳振昌,說:“股份合作製是調動村民開發農業積極性的一劑良藥,要不是借這股東風,我村的400畝板栗基地不可能開發出來。” 談起股份合作製開發農業的好處,陳振昌感觸頗深。“股份合作製機製活、形式好、村民勞力可以折股、山地也能入股、資金又能代勞,有效地解決了開發資金困難的問題。”股份合作製股份明確,股權可以繼承,利益又直接,有效地調動了村民的開發積極性。以前新宅村裏開發500畝杉木林基地,村幹部天天廣播裏喊,生產隊長挨家挨戶叫,最終花了兩個冬春才開發出來。“1992年,村裏以股份合作製形式開發了1400畝板栗基地,由於戶戶有份,人人參股,積極性就是不一樣,結果一個冬春就開發出來了。” 把股份合作製引入開發農業,不但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各種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優化組合,而且克服一家一戶沒法搞這樣一種障礙,使一家一戶想幹而不能幹的事得以實現,同時也是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現代農業揚帆起航正當時 第一輪土地承包普遍到期後,為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1998年中共中央下發《關於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通知》指出,在第一輪土地承包的基礎上,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政策穩定與延續,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我縣農業的發展也駛向了快車道。 農業想要發展,產出效益,需要集約化、規模化。蟬鳴聲聲夏日至,武義躍平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躍平正在田間忙於收割夏稻。水田裏,一台台“鐵牛”在肆意狂奔,一片片金黃的麥田沒多久就被“一掃而空”。“我從農戶手中流轉過來的田地種上水稻,產量一下就上來了。”高躍平說。2008年,政府出台了一係列糧食生產獎勵政策,借著東風,高躍平加快擴大糧食生產規模的步伐,並購入大型收割機、插秧機、中型耕作機等現代化機械設備,引進全程烘幹流水線兩條,一舉完成了農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其承包的流轉耕地麵積遍布周邊11個鄉村。高躍平說:“現在我們合作社已經有3000多畝的田。” 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林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產權入股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農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浙江更香有機茶業開發有限公司采用“公司 合作社 市場 基地 茶農”模式,浙江萬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業 基地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模式,武義駱駝九龍磚茶有限公司、花田旅遊公司等公司則通過土地流轉租用等模式深化與當地農戶的利益融合,實現強農惠農富農。示範園內企業種植基地共流轉土地1.8萬畝,聯動農戶6800多戶。 位於白姆鄉的壽仙穀有機國藥養生園內,1940畝的田裏種滿了中藥材,工作人員正在記錄鐵皮石斛評比苗大棚內的溫度與濕度。相較普通種植戶,我縣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的土地規模更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當前我國土地規模化經營中占據主體位置。截止目前,我縣共有家庭農場662家,其中省級示範性家庭農場6家,市級示範性家庭農場17家。共有工商登記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587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家,省級示範社6家。培育農業龍頭企業80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4家。土地轉入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營效益,我縣的智慧農業正進一步朝著精細化、智能化、集約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相关资料 |